新建民用建筑在外墙、窗户、屋面、中庭(或天井)极尽所能,保证自然通风、采光、遮阳、保温、隔热和防水,人性化的设计,营造一个个宜居的环境。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和砖墙似乎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居民和环境的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做法亟待探索。现有的技术能够在公共建筑中使用,但其造价昂贵,施工方法繁琐,受国内施工水平限制,新建材、新技术仅为少数富人享受,难以社会化。只有改进施工方法,改良建筑材料的生产,从生产力上降低建筑造价,才能推动新建筑的进步。
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加大力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新能源将逐步取代石油等一次能源。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海等水能丰富,且地处中低纬度,太阳光照强烈,相比欧美地区,我国的新能源可开发量甚是客观。中国的能源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也只有一代代的辛苦钻研和实践,才能造福于子孙后代。
另外,传统砖石瓦片旧新用比比皆是。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就善于使用建筑废弃的材料,将其运用在新建建筑中。这么做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降低了建筑造价,也保留了先前建筑的传统风韵,令新落成的建筑如出水的芙蓉,洗尽铅华,而不带一丝烟火气息。虽然如此,传统的砖石和瓦片拼装的建筑留下的历史印记,深深地将居民的归属感留存了下来。
1、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了在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筑节能政策将由国内自成一派演进为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的引进,由单一的技术政策推广到整个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成熟,由强化规制的约束性政策演进到激发、鼓励的导向性政策,由建筑节能政策系统本身的封闭性演进到建筑节能政策与环境间互动。
2、在低碳经济呼声日渐高涨的形势下,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各种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之一,我国定是全力以赴,逐步加大推进建筑节能的力度。
建筑采暖方面,新建或改建锅炉时,应选用高效率节能锅炉,并应按系统实际负荷需求和运行负荷规律,合理配备锅炉容量和台数。另外还可开发新能源供暖: 地热供暖: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倍受各国重视、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 风力致热:将风能转化为热能,直接将风力机的机械能转换为风能。
在中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房地产价格不断攀高、政府已采取多元调控政策的非常时期,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必须切实解决建筑业高能耗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筑节能政策的鼓励,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运营能耗。另外,建筑节能政策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建筑节能相关主题利益分配的均衡合理。
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核电的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和2亿千瓦。按照当前核电装机不足1000万千瓦计算,这意味着未来1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翻8倍,10年期间投资额将达到1.2万亿元。
目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为2175万千瓦,风电行业已在产能和装机拥有量上达到世界第一。2015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9000万千瓦,据预测,2020年全国风电规划装机1.5亿千瓦,设备投资达到7700亿元。
建筑设备在建筑运营的能耗可见一斑。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冬季采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冬暖夏热地区和冬冷夏热地区在夏季的空调能耗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年上升。大体量建筑的通风采光需靠机械和照明来完成。效率低下,高耗能的设备和系统将被淘汰。
目前在空调系统设计中考虑节能控制是切实可行的,结合不同的工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系统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有几种方法:在满足中央空调精度、人员舒适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送风温差;因为水泵和风机要求的功耗大致和管路系统中的流速承成正比关系,因此要取得节能的运行效果,在设计和运行时不要采用高流速(此外,干管中采用低流速还有利于系统的水力工况稳定性);试探式调节制冷冻水进水温度(据报导,冷冻水温度每低l℃,冷冻机能耗会增加3%)。降低室内温度,也可以实用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幕墙等。
在国际化的大都会,随处可见一幢幢新建筑拔地而起,伴随新潮造型与各种装饰风格的涌现,新建建筑在设计上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等前人的手法,在建筑的建造和运营中更是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这一景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场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韩继红介绍说,“沪上·生态家”强调生态技术的建筑一体化设计,建筑本体应用的技术专项重点突出十大技术亮点: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夏热冬冷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天然采光和LED照明、燃料电池家庭能源中心、PC预制式多功能阳台、BIPV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固废再生轻质内隔墙、生活垃圾资源化、智能集成管理和家庭远程医疗、家用机器人服务系统等。
摘要:中国建筑节能从古代开始就有自己的特色,“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智慧在建筑实践中广泛应用,在中国人民勤劳节俭的优秀民族传统影响下,即使中国气候冬寒夏热,气候环境多种多样,中国建筑也透露出极强的适应性,在用材上也是慎重而节俭的,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建筑材料。近现代以来中国建筑由于战乱和殖民而引进西洋式样,但只是花样相似,在节能方面进展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建筑节能初期启动,近期发展加快,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节能立法取得巨大进展,建筑节能工作已在各地普遍展开,并取得相应成效。在此期间,中国建筑节能开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国家政策的施行,到中央、地方向节能与环保方向进军,再到新建材、新能源的研究,都表明中国建筑节能已逐步向世界建筑节能靠拢。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建筑热工性能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有效的建筑节能途径应当是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布局与形体组织,合理的构造等技术措施等,使建筑充分适心当地气候条件,从根本上降低建筑的能耗指标,缩短暖通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减少运行负荷,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建筑用能的目的。
在楼梯栏杆扶手下有7根粗大的圆形玻璃管,里面来回流淌着淡绿色的液体。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微藻除碳栏杆”,里面淡绿色的液体含有大量藻类,可以净化空气。
在建筑材料上,“沪上·生态家”没有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水泥,所用的砖头由建筑垃圾、长江淤泥和粉煤灰经特殊处理后制成,是一种新的环保建筑材料。
“沪上·生态家”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同时通过分区照明设计及控制方式辅以人工照明,节约照明能耗并提升室内光环境品质。
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可控制在40亿-42亿吨标准煤,同时将确保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
以目前的1.85亿千瓦计算,水电开发利用率仅有34%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南宫NG70%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为1.97亿千瓦,为实现2020年碳排放目标,“十二五”期间将至少核准1.2亿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完成建设53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一直以生产为主,在应用方面较差。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占到全球的43%,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家。而在应用方面,目前太阳能发电装机量仅为60万千瓦。根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
我国国民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能源消耗也在快速增加(如下图)。
为了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需的能源必需得到保证供应,但我国能源资源紧缺,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制约将是我国长期的战略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