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建筑垂直藻类农场技术领导者

欢迎访问南宫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0531-83130412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前沿 > 公司动态

建筑节能新趋势楼宇自控如何在建筑节能领域崭露头角

时间:2025-07-19 03:55:50 作者:小编 点击:

  在“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建筑节能已从行业倡议转变为硬性要求,成为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传统建筑因能源管理粗放、设备运行低效,导致能耗居高不下,而楼宇自控系统凭借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特性,精准切入建筑节能痛点,逐步成为行业节能转型的关键力量。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的成果,更是行业需求驱动下的必然趋势。

  建筑能耗浪费多源于设备运行与环境需求脱节,而楼宇自控系统通过部署大量传感器,构建起全方位的感知网络。在商业综合体中,红外传感器与人员计数器实时监测各区域人员密度,当检测到某楼层顾客稀少时,系统自动降低空调制冷量,同时关闭非必要照明设备。某大型商场引入楼宇自控系统后,通过对空调与照明的智能调控,公共区域能耗降低35%,仅电费一项每年节省超400万元。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更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系统结合室外气象参数与室内温湿度需求,动态调整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的运行参数。在过渡季节,系统优先启用自然通风模式,减少机械制冷能耗;当室外温度适宜时,自动调节新风机组引入新风量,降低空调负荷。某写字楼应用该系统后,暖通空调能耗同比下降28%,节能效果显著。

  楼宇自控系统不仅能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更通过对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为节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系统持续采集设备的能耗数据、运行时长、故障记录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节能潜力。例如,通过分析照明系统的能耗曲线,发现某办公区域夜间存在长时间无人照明现象,系统据此调整照明控制策略,增加定时关闭与感应控制功能,使该区域夜间能耗降低60%。

  此外,系统还能建立能耗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与实时环境参数,预测未来能耗趋势。某医院通过能耗预测模型,提前预判住院部南宫股份有限公司在冬季供暖高峰期的能耗需求,合理调配能源供应,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行,同时降低能源浪费。预测数据还可辅助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帮助管理者明确改造重点与优先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楼宇自控系统并非孤立运行,而是与建筑内的安防、消防、能源管理等子系统深度集成,实现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在安防联动场景中,当门禁系统检测到某个区域无人进入时,楼宇自控系统自动关闭该区域的照明、空调等设备;在消防应急场景下,系统迅速切断非消防电源,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能源消耗与电气安全隐患。

  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联动,更是拓展了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边界。在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的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实时监测光伏板的发电功率与建筑用电需求,优先使用光伏发电,当电量过剩时自动存储或反馈至电网;当光伏发电不足时,智能调配市电供应,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某工业园区通过楼宇自控系统与光伏系统的联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至35%,年减少碳排放超千吨。

  某超高层写字楼在建设初期便引入楼宇自控系统,针对建筑垂直分区多、设备复杂的特点,系统对电梯、空调、给排水等设备进行集中管控。通过分析电梯运行数据,系统优化电梯群控策略,减少空驶率,降低电梯能耗12%;在空调系统管理上,采用变风量(VAV)控制技术,结合室内人员活动情况动态调节风量,使空调能耗降低25%。综合节能措施实施后,该写字楼整体能耗较同类建筑降低22%,成为超高层建筑节能的标杆案例。

  另一大型会展中心,因展会期间人员密集、设备使用频繁,日常能耗巨大。楼宇自控系统根据展会排期与客流量预测,提前调整空调、照明、通风等设备的运行方案。在展会举办期间,系统实时监测各展厅的环境参数与设备负荷,动态优化控制策略;展会结束后,自动切换至节能模式。通过系统的精细化管理,该会展中心年均能耗降低28%,同时保障了参展人员的舒适度。

  从精准感知与智能调控,到数据驱动决策,再到多系统协同联动,楼宇自控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它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能耗高、管理粗放的问题,更为建筑节能提供了系统性、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随着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楼宇自控系统将持续迭代升级,在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推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技术支撑。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既有建筑改造,楼宇自控系统都将是实现节能增效、提升建筑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康沃思物联以AIoT智能物联网技术为核心,融合边缘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通过对能源领域智慧化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自主研发了楼宇自控系统、能耗南宫股份有限公司在线监测平台、IBMS系统,智慧照明控制系统等管理平台,以数字化手段为企业节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落地项目